习作例文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言运用:读懂例文的内容,感受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思维能力: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阅读例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打开思路。

【课前解析】 

关注游览顺序:《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景物,课后题提示学生关注文中的过渡句,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用恰当的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并借助过渡去梳理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七月的天山》主要描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的一路所见,文笔优美。课文按照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记述景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

教学目标

1.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默读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生活、学习之余到处走走有益于增长见识,有益身心,你去过哪些地方,快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过渡出示课件4:怎样才能把自己游览的地方向别人介绍清楚呢,去学习一下吧!

二、习作例文

(一)例文:《颐和园》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5:请同学们默读习作例文《颐和园》,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预设: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6:再次默读课文,你能找到文中的过渡句吗?

预设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预设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预设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预设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昆明湖。

教师板书:过渡句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7:选好了景点,确定了顺序,可以用过渡句把游览的过程说清楚。今后的写作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二)例文:《七月的天山》

1.教师导入出示课件8:想清楚游览路线,掌握了过渡句的使用方法,怎样才能把重点景物说清楚呢?我们再来看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吧!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9: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

预设:先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0: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物写得有条理的?

预设:“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熔化的雪上,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用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物写得有条理的。

教师板书: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

4.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1:作者是怎样写七月的天山的特点的?

预设1:“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中,运用比喻,写出雪水流动的状态。

预设2出示课件1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中三个像,运用比喻及排比,写出鲜花繁多。

教师板书:修辞手法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3:(1)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描写。(3)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的顺序是怎样的,重点写了哪些景物,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

、习作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4:你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拿起你的笔按照一定顺序写一写,记得运用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哦!

教师提示:顺序要清晰,景色特点要突出,注意上下文的过渡衔接。

 

板书设计

图,略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绘制出游览路线图,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的过渡句,突破教学重点。再放。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将重点景物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