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理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来写的。

思维能力:能理清课文的层次。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解析】 

关注作家及作品特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善于描述人们的日常,让人从轻快幽默的语言中品味生活的味道。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猫》,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再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的三个语气词,关爱之情就在这看似平常的语气里自然而然。这样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不着痕迹的修辞在《猫》和接下来的《母鸡》中俯拾即是。

关注本文的写作方法:《猫》的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布局清楚明了,二是以具体的事表现猫的特点。与常见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布局不同,本文脉络清晰可寻,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到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将文章一分为二,关注这样的关键句,理清文意,值得师生关注学习。老舍先生善于观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点滴小事表现猫的特点。写“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以事佐证“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和“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的“贪玩与尽职”尽在猫身上矛盾的“行事风格” 。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比较阅读:老舍先生通过具体的事表现猫的性格,言语间透露着喜爱,夏尊先生借四邻、路人、妻与孩子对猫的态度表达喜爱,周而复先生描写猫的外貌神情、动作,直接表达对猫喜爱。三篇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然而,作者们都把猫当作孩童般看待,猫的形象被描绘得丰满可爱。

教学目标

1.认识“忧、虑”等7个会认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忧、虑”等 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 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清课文的层次,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体会第二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感受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并尝试练笔。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楚课文的层次,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7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课文层次。

3.能感受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体会总分结构在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同学们,这里有几张猫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可爱的小猫咪吧。出示课件3你喜欢猫吗?你印象中的猫有什么特点?(师生交流印象中猫的特点。)

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老舍先生的《猫》,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大作家——老舍。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配上小猫可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印象中对猫的特点,而猫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动物,谈话切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5

老舍(1899—1966)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经典著作。

老舍是名副其实的“爱猫党”。他的一生中养过很多猫咪,对猫咪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1950年,老舍和夫人及子女搬进了北京的一所小院,他在院子里栽种了许多花花草草。每当有朋友来访,老舍都会请他们来看花、看猫。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

(1)教师播放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范读感受句子的魅力,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猫的古怪性格,再通过自身阅读感受猫的特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无忧无虑 尽职 屏息凝视 蹭上 稿子 腔调 瓜秧 枝折花落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读准词语“屏息凝视”“枝折花落”中的多音字“屏”“折”,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

(出示课件8屏在句中“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读“bǐng”,字义为“抑止(呼吸)”。“长城是古代中原大地的一道屏障”中读“píng”,字义为“遮挡,遮挡物”。

(出示课件9折在句中“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读“shé  ”,组词为“折本”,字义为“断”和“亏损”。“这个故事的情节很曲折。”读“zhé”,组词为“折叠”,字义为“弯转,屈曲;用纸折叠起来的本子;断、弄断”。“这太折腾人了。”中读“zhē ”,字义为“翻转,倒腾”。

(3)出示课件10、1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指导,教会学生会用形声字和组词识字的方法进行认字,读准字音,知道“职”、“蹭”、“稿”、“殃”用形声字的方法认字,“腔”可以用组词识字的方法,组词为“丰富多腔”,而“丰富多腔”在文中是指“猫的叫声丰富,嗓子能发出很多不同声音”,推断出“腔”是声音、腔调的意思,。

(4)(出示课件12-15)出示生字:忧 虑 贪 职 屏 蹭 稿 腔 解 闷 蛇 遭 殃 盆 勃

指名认读,纠正不正确的字音。重点讲解“虑”、“贪”、“遭”易错难点字书写指导,知道“虑”是半包围结构,在书写时注意“虍”的写法,其中的“七”不能写得太大,要给“心”留出位置,“心”写得比“七”稍大;“贪”的上半部分的“今”撇捺要舒展,下半部分的“贝”不宜太窄,最后两笔撇和点要托住整个字;“遭”也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笔顺,其中横和竖较多,要写得紧凑,“曰”稍扁。

(5)(出示课件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无忧无虑、生机勃勃、任凭、屏息凝视”的意思,随机点拨,领悟方法。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任凭:不论,无论;屏息凝视: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写作顺序

1.出示课件17教师引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老舍写了哪些猫?分别有什么特点?给课文进行分段。

预设:

课文描写了两种猫:大猫和小猫,从开头第1段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作为第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古怪的总体概括;第6自然段中开头“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就已经学会淘气”作为这段的中心句,表明下文中小猫淘气的特点进行描写。

2.出示课件18再次细读第1-5自然段,说说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圈画文中关键词句。教师板书:古怪

预设:

从中心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出发,①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②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③猫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

3.教师提出问题:从文中找出猫的性格古怪的具体的事例,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出示课件19预设一:

①老实体现在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②贪玩体现在“一天一夜不回家”。

③尽职体现在捉老鼠时,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教师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出示课件20预设二:

①猫高兴时是极其温柔可亲的,体现在“蹭你的腿”“伸脖子让你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不叫时自己解闷”。

②猫不高兴时是极其冷漠的,体现在“说多少好话都不出声,也不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教师板书:温柔 冷漠

出示课件21预设三:

①猫有时又无比胆小体现在它“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②猫有时又那么勇猛体现在“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教师板书:勇猛 胆小

4.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一部分的内容:第1-5自然段理解在内容上的关系。

预设:总分总结构(总分总关系)。用总分总结构来写文章,能清楚明白地呈现文章内容,使读的人一目了然。教师板书:总 分 总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以及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3、2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扩展阅读不同作家创作的《猫》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观察某种小动物,学习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25

1.课件出示生词“尽职 贪玩 忧虑 腔调 解闷 稿件 遭受 屏息凝视”。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描写了大猫性格的古怪,而小猫却是更可爱淘气。我们今天来细细品读课文,再次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猫。

教师板书:古怪 淘气

二、精读细研,感悟特点

(一)研读第一部分出示课件26

1.教师提出问题: 朗读第1-5自然段,思考:猫的性格这样古怪,老舍先生讨厌猫吗?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有关于对猫的性格特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预设一:出示课件27

①(好的表现)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教师提出问题1:从这里你感受到了猫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体现出来的?

预设:从“屏息凝视”中可以看出猫在工作时的认真负责,“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中的“非……不可”可以看出看的决心和耐心,以及它的尽职尽责。

教师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

教师提出问题2:出示课件28想一想,如果猫只是老实,成天睡觉,讨人喜欢吗?如果猫只是贪玩,一直不回家,讨人喜欢吗?

预设:不会,虽然猫老实又贪玩,但是却尽职尽责,这些矛盾的特点集于一身,猫越是古怪,越是讨人喜爱。

预设二:出示课件29

(好的表现)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教师提出问题1:从“踩印几朵小梅花”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脏脚印比作小梅花。

教师提出问题2:“小梅花”可以换成“脏脚印”吗?

预设:作者把猫的脚印写得像梅花一样美丽、可爱,而不是像脏脚印一样让人反感,可见作者是非常喜欢猫,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深入体会。

预设三:出示课件30

(好的表现)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教室提出问题1:猫高兴时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预设:丰富多腔。

教师提出问题2:从哪体会到猫的叫声“丰富多腔”?从文中圈画出来。

预设: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教师引导:我们来听听这“丰富多腔”的叫声:粗声的猫叫,柔和的猫叫,细声的猫叫。

师总结:这哪还是简单的叫声啊,这简直就是在欣赏什么?(生:乐曲。)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体会“不好表现”中融入的喜爱之情,随机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三句看似不好的表现,引导讨论: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出示课件31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教师提出问题1:都有谁会呼唤猫呢?猫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预设:有作者以及作者的家人,把猫当作了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

教师提出问题2出示课件32:这里连用三个语气词“吧”、“啊”、“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三个语气词“吧”、“啊”、“呢”,读来亲切,对比去掉后感情发生的改变。体会语气词中传达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预设:通过三个语气词体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着急、疼爱以及关心,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出示课件33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教师提出问题1:从“它要是不高兴啊”中的“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疼爱和关心,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提出问题2: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预设:从“连半朵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个“印”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出示课件34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教师提出问题: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预设:一个“藏”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猫当作人来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体会明褒实贬的写法。出示课件35

(1)过渡:有些句子表面是在写猫的不好,实际上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写法就是“明贬实褒”。老舍先生用这种写法,说明他真的喜爱猫,把猫当成了家里的重要一员。

(2)出示课件36教师提出问题:模仿例句, 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重点标记“说……吧”、“的确”、“可是”。

出示例句: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预设:这些词语写出了猫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特点,独具匠心。

学生自由表达。

(3)出示课件37仿写提示:回忆自己喜欢的某种小动物或某个人,有没有像猫这样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点,尝试将这一特点概括出来,然后通过具体事例来进行描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吧!

教师引导如:乌龟既迟钝又敏捷、妈妈既严厉又慈爱……

(二)研读第二部分出示课件38

1.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作为这一段的中心句,运用总分的写法,思考:老舍先生又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小猫的淘气?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讨论

预设一:出示课件39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教师提出问题1:这句主要是写了小猫的什么具体事例?

预设:玩妈妈的尾巴、玩鸡毛。

教师提出问题2:从文中哪些词体会到了小猫的淘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从“耍了个没完没了”体现了小猫的淘气;从“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写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猫,将猫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猫的怜爱之心。

预设二:出示课件40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教师提出问题1:这句主要是写了小猫的什么具体事例?

预设:小猫在院子里玩。

教师提出问题2:从文中哪些词体会到了小猫的淘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通过“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等词语体现了小猫的顽皮,但作者认为“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说明作者对小猫的淘气和顽皮并不讨厌,而是充满了赞赏、喜爱。教师板书: 淘气  生机勃勃 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出示课件4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满月的小猫还可能有哪些淘气的表现?(出示图片)

(三)总结收获出示课件42

思考: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文对猫的描述具体生动、栩栩如生。这是作者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也与作者热爱身边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热爱生活,仔细观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1.出示课件43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学生根据要求浏览课文,并勾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44

预设1:老舍:用总分总结构、用具体事例、用明贬实褒的写法。

预设2:夏丏尊通过描写猫的外形以及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表达了自身对猫的喜爱之情。

预设3:周而复是直接描写,写出了猫的外貌、动作及神态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猫,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四、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6

这是一篇描写猫的文章,作者老舍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概括,使学生又一次回顾了课文中对猫的描写,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7、48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9

教师布置作业:还有哪些作家写过猫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相关文章,读一读,品一品。

 

板书设计

图,略

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 既贪玩又尽职; 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突出体现本单元阅读方面语文素养一一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们应关注作家通过长期细致地观察,抓住具体事中猫的性格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品词析句,逐层了解作者写法及情感。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对本文的感知,我采取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文章结构和层次。本篇散文结构严谨,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一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这样关键的句式有助于学生自主理清结构和层次。

2.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本节课给予学生充分地读,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一边解读猫的“古怪”性格,重点词句的品味,一边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在品读,并相机指导揣摩朗读语气。在此之后,方法迁移,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学习余下的部分。

3.类文链接,自主交流。

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把不同作者的选文交由学生自主探究。名家名篇,体裁均为散文,语言晓畅,“平淡中见真味”,适合学生自读并交流阅读体会。四年级学生已具备比较阅读的基础,可以给予交流阅读体验的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学到了语文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