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燕子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句子,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语言运用: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体会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思维能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过目。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试着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画面,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关注教材:《燕子》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关注语言:这篇散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不多的言辞却如诗如歌,有生动的比喻,有形象的拟人,有优美的长句。如:第一段以“一身……一对……加上……”的长句形式描绘了小燕子的样子,整句话内涵丰富却有重点有强调,读来朗朗上口。本课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引导学生欣赏语言,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感悟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关注词语:通过词意区分“杆”。“杆”读gān时,表示长棍子的意思,如“旗杆、木杆”;读gǎn时,表示某些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或者用作量词,如“烟杆、几杆枪”。

教学目标

1.认识“伶、俐”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伶、俐”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燕子的。

3.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夺目。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出示谜语: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

预设:燕子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燕子,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音。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5出示词语:拼凑 伶俐 翼尖 荡漾 飞倦 闲散 纤细 木杆 几痕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6、7读准多音字“散”“杆”,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

预设1:“闲散”“松散”“散装”中的“散”读“sǎn”,表示没有约束、松开或者零碎。

预设2:“解散”“散会”“散步”中的“散”读“sàn”,表示由聚集而分离。

预设3:“木杆”“旗杆”“标杆”中的“杆”读gān,表示长棍子的意思。

预设4:“笔杆”“枪杆”“几杆枪”中的“杆”读“gǎn”,表示某些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或者用作量词。

(3)出示课件8识字小游戏:拼凑  赶集  聚拢  吹拂  纤细  偶尔

教师指名读词语,学生读正确后点击相应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再由字到词,步步深入。)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圈画关键词,试着给每个画面取个名字。出示课件9

学生活动:找出课文描写的画面,圈画关键词,并试着给每个画面取个名字。

预设1:抓住“羽毛、翅膀、尾巴”等关键词,可以把第一自然段取名为燕子外形图。

预设2:抓住“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小燕子”等关键词,可以把第二自然段取名为春光燕子图。

预设3:从“斜飞、横掠”两个词中,可以看出第三、四自然段讲的是燕子飞行的画面,可以给画面取名为燕子飞行图。

预设4:抓住“休憩”,可知第五自然段展现了燕子休息的画面,可以取名为燕子休息图。

2.感受“燕子外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10

(1)交流语句: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学生活动: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眼前浮现的画面出示课件11

师生交流:出示课件12我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它身上的羽毛是(乌黑)的,像(墨水)一样,一双翅膀看上去(轻快有力),它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特别(灵巧)。

(2)教师指导背诵: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出示课件13

预设:一身 乌黑的 羽毛,一对 轻快有力 的翅膀,加上 剪刀 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 小燕子。

(3)出示课件14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的图画,仿照课文中对小燕子的描写,用优美、生动的词语写一写天鹅。

预设: 一身(雪白)的羽毛,一对(宽大有力)的翅膀,加上(修长的脖子),凑成了(优雅美丽)的天鹅。

3.想象“春光燕子图”

教师提出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15

师生交流:抓“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等关键词语想象画面。出示课件16

(1)教师提出问题:这幅美丽的春光图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想到的画面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围绕图中的景物,试着一起来想象画面。出示课件17

教师结合图片指导想象: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细雨?如毛的细雨怎么样?

师生交流: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让画面更加具体生动。

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要求:运用刚才学到的“加一加”的方法,同桌互学其他景物吧!

学生汇报交流:由“柳”想到“柔柳”,再想到“千条万条的柔柳”,“加一加”的方法让我仿佛看到了千条万条的柔柳在微风中飘拂的画面。

(2)出示课件19教师提出问题:找一找:作者在风、草、叶、花前面加了哪些形容词,用这样的方法读句子想画面吧!

预设:(微微吹拂)的轻风;( 青 )的草( 绿 )的叶;(红的黄的白)的花

设计意图: 使用“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想象画面,能让画面更加具体,同时,加上形容词来体会各种事物的特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赶集”?“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什么意思?

预设1:赶集是人们定期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预设2:本课形容轻风、细雨、柔柳等美好的事物都集中在一起。

教师小结: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更能体现出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

(4)教师引导:这幅画面真美啊!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部分呢?出示课件21

预设1:读“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这句话时读得舒缓、轻柔些。

预设2:读“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要加快语速,读出热闹和欣喜。

教师相机指导:是啊,我们在读最后一句还需要语速放慢些,读出欣喜。

(5)教师提出问题:古人笔下的春天,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细细品味,郑振铎笔下的春天有了小燕子的加入,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出示课件22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1: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出示课件23预设2:因为有了燕子,春天更有活力,更加富有生趣,更加光彩夺目。

预设3:春天已经是春光烂漫,有了燕子的加入,春天更加呈现出勃勃生机。

(6)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背诵第二段。出示课件24

教师指导背诵:先记住春天美丽的景物,再记住可爱活泼的小燕子。

学生活动:借助提示,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尝试背诵,抓关键词进行记忆,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25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知道“凑、拂、掠、偶、沾”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要舒展,左右两部分要安排得紧凑一些。

2.重点指导“聚、倦、痕”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26—28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9、30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1

教师布置作业:(1)背诵第1、2自然段。(2)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在飞行和休息时的画面美。背诵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出示课件32

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回忆第1、2自然段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它身上的羽毛是乌黑的,像墨水一样,一双翅膀看上去轻快有力,它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特别灵巧。

预设2:春光燕子图

教师总结:春天来了,河水解冻,花儿分外美丽,柳树发芽,鸟儿展开歌喉歌唱,真是一派美丽的春景图。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感受可爱的燕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吧!

二、再读课文,想象燕子飞行图

1.教师提出问题:品读第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33

出示课件34预设1:“斜飞”“横掠”“沾”这样的词让我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盈、灵活。

预设2:从“叽的一声”,我知道了燕子飞的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就飞过去了。

预设3:从“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两句话中,我感受到了燕子飞得迅捷、轻盈。

2.体会“横掠”“沾”。

出示课件35(1)教师提出要求;把“横掠”和“沾”换成其他词,再读一读句子吧!

学生自由读这两句话。

(2)教师提出问题: 把“横掠”和“沾”换成其他词“横飞”“碰”,好不好?

出示课件36师生交流:“横飞”指单纯地描写动作,而“横掠”则是指速度快、灵活;“碰”说明动作大,“沾”说明了燕子飞行时只是轻轻点了一下水面。从“横飞”“沾”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斜飞”“横掠”“沾”等词语写燕子的飞行特点,给人一种轻快、敏捷的美感。写出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美。

教师板书:斜飞    横掠    沾    动态美

3.理解“小圆晕”。出示课件37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说“圆圈”与“圆晕”的不同吗?

预设:“圆晕”的波纹不明显,更能体现出燕子轻触湖面的快捷、灵活。

教师点拨:在作者的眼中,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环一样美丽。

4.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背诵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38

教师指导背诵:回顾画面,想象燕子的形状,想象燕子飞行的姿态,抓住关键词背诵这一自然段吧!

学生活动:抓关键词,借助提示自由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让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从而感受燕子飞行的轻盈、灵活。)

三、品读课文,感受燕子休息图

1.教师提出问题:燕子飞行时姿态真优美,那么它飞行累了会在哪里休息呢?请同学阅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吧!出示课件39

出示课件40预设1:从“飞倦了的几对”“纤细的电线”“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这些词语中,我仿佛看到了燕子休息的画面,可以把这个画面取名为“燕子休息图”。

预设2:我看到了小燕子在电线上休憩时的有趣画面。

预设3:我看到小燕子在电线上休憩时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2.出示课件41)交流“几痕细线”“几根细线”

    教师出示对比的句子,学生交流。

(1)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根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2)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学生活动:读一读两句话,并和同桌交流不同之处。

师生交流:“几根细线”比较平淡,缺少美感;“几痕细线”写出了电线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到就是模模糊糊的细细痕线。表现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恬静。

3.抓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出示课件42

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一个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哪些词语,构成了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

预设:“嫩蓝的春天”“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

教师小结:用“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构成旷远的背景,“几个小黑点”则是这幅画的主角,呈现出恬静、悠闲的静态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对春天的赞美。

教师相机板书:嫩蓝 木杆 几痕  小黑点  静态美   对燕子的喜爱

设计意图:从文本出发,用换词法、情景设置法、图片感受法引导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理解,逐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四、积累优美词语

1.教师提出要求: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吧!出示课件43

学生自由朗读识记。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词语多有画面感啊!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画,运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填空吗?出示课件44

预设:瓜果飘香的秋天、干净整洁的校园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5

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6、47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燕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笔下不同的燕子。)

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8-50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1教师布置作业:(1)背诵第3自然段。(2)摘抄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的春天,燕子飞来的情景。主要描写了燕子可爱的外形,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本课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展开教学。教学中从整体感知入手,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抓关键词体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画面再现情境。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本课开始诣谜语导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第二段教学,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体会春天的绚丽多彩。

赏读语言——引导孩子美美地在“品”中积累。课文第二段,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作者的赞美之情都融入于文本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赶集”,结合图片理解,启发学生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热闹景象。引导孩子欣赏语言,在读中“品”,在读中悟。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和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第3-4自然段,从“斜飞”感受燕子的飞行姿态,从“横掠”“沾”体会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叽的一声”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