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通过回顾梳理,说出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

思维能力: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从中感受寓言的趣味,激发阅读的兴趣。

审美创造:品味寓言故事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本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材由导语、“你读过这本书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4部分组成。导语用简练的话语点出了语言的特点;小贴士提示了读寓言的方法;“你读过这本书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展示精彩片段、列举经典篇目,推荐阅读3本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小故事,大道理,道理寓于言中。读寓言故事,一方面要读懂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另一方面要能够从中明白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并且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建立联系。

关注学情:学生之前经历了五次“快乐读书吧”活动,对如何开展“快乐读书吧”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这是开展这次“快乐读书吧”活动的有利条件。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开始逐步形成,这有利于本课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也为交流分享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关注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有: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任何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1.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任何事深入理解。

2.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从中感受寓言的趣味,激发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奖竞猜。

(1)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请你们试试看图猜寓言故事。出示课件3

预设:叶公好龙、买椟还珠、杯水车薪。

  • 教师引导:接着,请大家看寓意,猜寓言。出示课件4

预设1:坐在那里空想,到最后只会徒劳无功,一无所获。(守株待兔)

预设2: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滥竽充数)

预设3:比喻效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本领。(邯郸学步)

2.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猜的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它们,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

 

二、读《叶公好龙》,导读《中国古代寓言》

1.走进中国古代寓言。出示课件5

教师导入:刚才“有奖竞猜”环节出示的寓言,都是中国古代寓言。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

2.读《叶公好龙》。

(1)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6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既发人深省又好玩。默读《叶公好龙》,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道理。出示课件7

预设:出示课件8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2)教师引导联系生活: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人吗?出示课件9

预设:我有个朋友总说他非常喜欢运动,可是我看他上体育课的时候就不爱动。

(3)结合课本第30页的小贴士,小结寓言的阅读方法。出示课件10

预设1: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预设2: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出示课件11

(1)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亡羊补牢》《刻舟求剑》;《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克雷洛夫寓言》中的《池子与河流》。

(2)引导分享:给同学讲讲你读的这个故事。先小组内分享,再在班级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静静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用刚学习的方法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以及其它寓言故事,并通过阅读分享,将自己的阅读所得在组内、班级进行分享交流,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比较阅读,感受异同

1.教师提出要求:《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中都有《狐狸和葡萄》,读一读,说说这两则故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吧。出示课件12-14

预设1:出示课件15故事的内容大致相同。(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预设2:两个寓言故事都讲述了同一个道理。(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寻求心里安慰)

教师引导发现:这两则寓言的表达不一样哦!(《伊索寓言》写得比较简单,《克雷洛夫寓言》写得比较详细、生动,有很多诗一样的语言)

设计意图:《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都是外国寓言,由于产生的时代不同,后者更是一本集大成的作品,因此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在故事内容上,都聚焦了动物,甚至有些故事内容完全一样,但在表达上,前者简单直接,后者生动、富有文采。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其将两本书对比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2.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黔之驴》与《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狮子和狐狸》,比较他们有什么异同。出示课件16-19

预设1:出示课件20两个故事的内容完全不同。

预设2:这两个故事描述的方式不一样。《克雷洛夫寓言》是以诗体的形式表达的。

预设3:这两个故事的寓意类似。(我们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恐惧)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1在不同国家的寓言故事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却能表达同一个道理,我们本单元所学的课文里《陶罐和铁罐》与《鹿角和鹿腿》就是这样的。

设计意图:读寓言故事的核心就是”明白道理”,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很多寓言故事内容上大相径庭,但道理却出奇地一致,有殊途同归之妙。因此,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比较阅读,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引导其学会对于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不只是一读而过,而是尝试前后勾连着读,为读长篇的小说打下基础。)

 

四、制订阅读计划出示课件22

1.教师引导:看一看下面这位学习小伙伴的阅读计划,并尝试制订你的阅读计划吧。

2.学生尝试制定阅读计划。

3.学生交流分享。

 

五、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3

根据你制订的阅读计划,读一读这几本寓言。

 

教学反思

寓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从小一直接触的文学形式。如何将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得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是我课前深深思考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由看图片和寓意猜寓言故事入手,学生讨论交流读完寓言后的感受和启发,而后引发学生关注《古代寓言故事》,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阅读《叶公好龙》,由故事的内容到学生体会道理的感悟,最后说说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或者人,引发了学生深度的思考,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以指导学生课外的阅读。老师介绍《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让孩子们接触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故事。鼓励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根据题目和图片,编讲故事的环节,满足了学生想当一个小作家的愿望,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并初步学会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做以批注,并进行积累。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很喜欢这样的阅读课,学习积极性很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图片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通过编讲故事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读书热情,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复述文本内容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得到全方位的进步和提高。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润泽心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是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效果、读书的进度需要教师时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