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枫树上的喜鹊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欣赏童真,敢于表达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语言运用: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的句式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思维能力:能根据创设的情境,进行想象补白。

审美创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赋予喜鹊以灵感和情感,营造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

【课前解析】

    学生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来读准字音,也可利用已学的同音字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叙述线索清晰,情节简单。课文多次运用反复的手法,并通过拟人化的叙述和描写,赋予喜鹊以灵感和情感,营造了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引导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的句式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课文有不少的留白,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如教学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省略号,想想喜鹊阿姨还会教些什么,再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一说。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正确读写“好像、一直、说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难点】

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伞、姨、弟、便”这4个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出示课件2

1.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枫树上的喜鹊》,我们一起大声齐读两遍。

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

2.出示图片,认识喜鹊和枫树。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通过图片直观认识喜鹊和枫树。)

  • 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郭风,原名郭嘉佳。福建莆田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诗集《蒲公英和虹》,散文集《你是普通的花》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5

1.初读课文。

(1)听范读。

(2)出示自读要求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出示课件6

前鼻音:“荫”、“拼”、“岸”;后鼻音:“撑”、“冈”、“懂”。

(2)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课件7加一加:“荫、渡、案、撑、拼、懂”

教师指名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出示课件8动作识记:“撑船”、“撑伞”,边做动作边读词语。

(出示课件9经验识记:通过生活经验来识记“拼、母”。

设计意图:加一加识字法帮助学生了解“荫、渡”等字的构字部件,动作识记法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撑”的意思,加深识记印象。经验识记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

3.识字游戏:打地鼠。(出示课件10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1教师出示要求: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讲了“我”和喜鹊的故事。

2.完成填空题。

五、品读课文

(一)了解渡口旁的枫树

1.出示课件12老师引导:课文讲了“我”和喜鹊的故事,喜鹊的家就在渡口旁的枫树上,这是一棵怎样的枫树呢?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预设: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2.出示课件13齐读文段,重点指导读准“绿荫”、“遮蔽”两个词语。

3.出示课件1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遮蔽”的意思。

出示课件15再读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这个词语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

4.出示课件16“我”站在这很高很大绿色的太阳伞下有什么感受?

预设: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①老师:通过“我很喜欢它”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预设:从这个句子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枫树的喜欢。

(二)默读1-4自然段,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出示课件17

(2)完成课后第一题:说说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出示课件18

预设: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

△我真是喜欢极了。

①指导朗读这四句话,读出“我”的喜欢。出示课件19

板书:枫树上   喜鹊的窝

2.分组讨论:课文中“我”是怎么称呼喜鹊和她的孩子的?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出示课件20

3.汇报交流成果。出示课件21

六、细心观察,指导书写

1.学写“伞、姨、弟、便”。(课件田字格中出示“伞、姨、弟、便”)出示课件22

2.引导学生观察“伞、姨、弟、便”的特点。

3.学生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1)“伞”:上下结构,上部撇捺舒展,竖写在竖中线上。

(2)“姨”:左右结构,左边“女”的横变提,不出头,“弓”要写得宽一些,稍扁。

(3)“弟”:独体字,注意中间“横折、横、竖折折钩”这几笔笔画的安排和书写。

(4)“便”:右边第一笔是短横,中部“曰”上展下收。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姨、弟”。出示课件23

5.学生描红,临写,师生评议。

6.再次练写,同桌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特点,然后重点示范“姨、弟”,感受汉字的书写之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再次练写的过程,把写字任务落到了实处,扎扎实实地写好每个字。)

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4-2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教、游、戏、母”4个字,正确读写“好像、一直、说话”等10个词语。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初步培养学生听童话、讲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课文出示课件27

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渡船  绿荫  遮蔽  撑船  太阳伞  好像  一直  弟弟  说话  童话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5—12自然段。

(1)思考:“我”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出示课件28

预设: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板书:发现小喜鹊  高兴极了

(2)老师提问:这句话说了几件事?都是谁做的?出示课件29

(3)小组交流汇报

(4)品读句子。出示课件30

①老师:读一读,说说你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的事情很多。

板书:喜鹊阿姨  唱歌 做游戏 学拼音

喜鹊弟弟  认识太阳

②句型训练: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说说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做什么。出示课件31

(5)感悟“童趣”,体会情感。

①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的?出示课件32

②去掉旁白再读一读。出示课件33

2.学习9—10自然段。出示课件34

(1)老师:作者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出示课件35-36

(2)指导读好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话,读出节奏。出示课件37

(3)思考: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都只会发“鹊”,为什么在“我”听来却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呢?出示课件38

3.完成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39-40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情感,让学生与教师、文本、角色对话,在朗读中读出情感、读懂场景,特别是“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的句式仿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情境补白奠定基础。)

三、书写指导

1.出示课件41教学生字“教、游、戏、母”。

2.出示课件42重点指导生字“教”:“孝”的长撇从右上穿到左下,“子”的横变成提。

3.出示课件43重点指导生字“戏”:“又”捺变成长点,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4.出示课件44重点指导生字“母”:竖折的折段向右出头,横较长,横折钩要写得略微向里折。

5.生字归类。出示课件45

6.抄写词语。出示课件46

四、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8

本文讲述了“我”喜爱枫树上的喜鹊,常常观察喜鹊,并从中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板书:喜欢喜鹊 保护鸟类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9

保护鸟类的宣传语

1.关注候鸟,保护环境。

2.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3.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4.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0-52

板书设计

图,略

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活泼,富有诗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1.品“喜欢”,贯穿始终。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围绕“喜欢”去设计环节,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设计,给学生搭建了语言的架子,构建了生活与语文的联系,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2.识生字,方法多样。

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地把握住了“识字教学”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注意随文识字、写字,渗透识字方法。我注重学生识字的个性化,采用了生活识字、随文识字、图片识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注重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注重写字评价和再次的书写,让识字、写字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