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   “贝”的故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从一个汉字就能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语言运用: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贝”的相关知识。

思维能力:明白“贝”的演变。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中华文字的形态美。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利用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图片识记、形声字、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识记。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同时对于笔画有变化的字要重点指导。

关注朗读:课文篇幅短小,语言平实却内涵丰富,朗读时要重点读好难字难词,注意有恰当的停顿,语速也要适当。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感受汉字的变化特点,理解“类”的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介绍贝的故事。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正确读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课后习题中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及其字形、字义,掌握“贝”字和“贝”作偏旁时的书写特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甲、骨、珍”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甲、骨”4个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滩上这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东西是什么吗?(贝壳)出示课件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贝”的故事。

板书课题:“贝”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词语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出示课件4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出生字。

2.检查初读情况,汇报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同桌互读本课的生字。出示课件5

(3)课件出示本课带拼音的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甲(jiǎ)    漂(piào)   珍(zhēn)    饰(shì)   品( pǐn)    随(suí)     易(yì)

损(sǔn)     币(bì)   财(cái)   赚(zhuàn)  赔(péi)   购(ɡòu)   贫(pín)

(4)读一读,分分类。出示课件6

①“珍、品、贫”都是前鼻音。

②“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③“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⑤“甲骨文”中“甲骨”两个字都是第三声,要注意读的时候“骨”的变调。

⑥“漂”是多音字,它的另两个读音是“piāo”和“piǎo”。出示课件7

(5)开火车读一读。

(6)交流识字方法。

①偏旁归类识记:贝字旁的字有“财、赚、赔、购、贫”。出示课件8

②实物识字。出示课件9

③结构识记:晶、森、众 — 品出示课件10

④加一笔:日→甲  巾→币

⑤近义词识记:容易—简单  损坏—破损

⑥组词识记:随 随手   随从   随身出示课件11

珍 珍惜   珍爱   珍宝

(7)识字游戏:点击拾贝壳。出示课件12

4.读课文,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13

本文描写了汉字“     ”的故事,写出了“贝”字的         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与      有关的缘故。

预设:贝   演变过程  钱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通过“文中圈字”“同桌互读”“词语识记”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正字音、记字形,落实学习的重点。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个性化识记生字,采用偏旁归类、熟字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玩游戏等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画出介绍“贝”字甲骨文字形的句子。出示课件14

预设:甲骨文中的“贝”字,就像一种海贝的样子。

2.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贝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出来。出示课件15

预设: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3.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出示课件16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介绍甲骨文。

 

四、学写字

1.指导书写“贝、壳、甲、骨”。出示课件17

①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交流怎样写才美观。

出示课件18

a.“贝”:独体字,撇要写长一点,最后一笔是长点。竖和横折的折一样长。

b.“甲”上面“曰”要扁而宽。

出示课件19

c.“壳”:上中下结构,“士”上横长,下横短;中间秃宝盖;下部是“几”。上下部分要紧凑。

d.“骨”:“冖”与上半部分相连。

②学生描红,将“贝、壳、甲、骨”四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两遍。写完后同桌互评。字体整齐,注意书写重点和书写姿势。出示课件21

③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贝”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最后随文识记,书写生字,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钱、币”等5个字,正确读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课后习题中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瞧,“贝”字的演变多么有意思啊!你想知道在古时候贝壳还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吗?带贝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贝”的 故事。出示课件21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 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每句话讲了什么?出示课件22
  2. 人们为什么喜欢把贝壳当作饰品呢?出示课件23

饰品:人们戴在身上装扮自己的东西。出示课件24

  • 指名读,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把这句话串连起来。出示课件25

出示句子:因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所以人们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板书:珍贵  漂亮

  • 名读,适时正音。

3.为什么贝壳被人们当作钱币呢?

预设: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出示课件26

板书:随身携带,不易损坏

4.用上“……于是……”的句式说一说。出示课件27

预设: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人们把贝壳当作了钱币。

5.集中识字,了解带贝字旁的字的特点。

(1)读准字音,齐读,指名读。出示课件28

赚      赔      购      贫      货

(2)交流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要点:它们都有贝字旁。表义–钱币。

(3)学生交流。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后来人们发明的文字中,带“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字是贝字旁?

板书:做偏旁与钱财有关

【设计意图】从认识贝壳的作用,到用“因为……所以……”说句子,再从集中识记带“贝字旁”的字,到拓展扩词的教学活动,将归类识字落到实处,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精确,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三、拓展识字,识记带“王、金字旁”的字

1.拓展识字,学习其他偏旁的形声字。

课件出示:

 

铜镜                            珠宝

  • 猜一猜: 汉字真有趣啊!像这样偏旁能表示字义的汉字还有很多。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出示课件29

(2)拓展归纳:“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玉石有关。“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 。出示课件30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偏旁“钅”和“王”的汉字?出示课件31

2.这篇课文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贝”字的相关知识。朗读时要像平时说话一样不疾不徐,让人能听清楚,听明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32

3.小结,了解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1)我们发现:“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玉石有关,“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偏旁作用可真大呀!

4.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课件33

珍贵 珍惜  钱币 纸币  财富 财产

赔本 赔礼  购买 采购  贫苦 贫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贝字旁”这一类字,让学生感悟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后练习中拓展运用。认识“王字旁”和“金字旁”的字,了解偏旁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构建语文与生活的关联,强化积累。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钱、币、与、财、购”。出示课件34

(1)交流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生字归类。出示课件35

左右结构:钱、财、购。

独体结构:币、与。

(2)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并提醒关键笔画。

①“钱”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五笔是竖提,右边不要写成三横。出示课件36

② “财”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等宽,左矮右高。左边的“贝”字作偏旁,末笔收紧,给右边的“才”字让路。出示课件37

  • “购”是左右结构的字,“贝”的点不宜过长,右部注意匀称。出示课件38

④ “与”是独体字,注意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出示课件39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40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生生评价,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每节课的写字训练尤为重要。所以,在每节课写字教学时要及时总结写字的规律,提醒学生关注易错点和重点笔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重视评价和再次练写,体现了写字教学的层次性,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五、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1

本文写了汉字“(      ) ”的故事,写出了“贝”字的(     )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与(      )有关的缘由。告诉我们中国的(       )     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2

汉字故事:“美”字的演变。

六、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3-45

2.课后作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贝”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探索汉字的奥秘!出示课件46

 

【板书设计】

图,略

【教学反思】

1.注重发现,感悟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两个方面:学习汉字故事和写字。由“贝”的故事去拓展学习“玉”的故事以及更多汉字的故事,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层层递进,注重让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激励学生自主识字。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贝”的甲骨文,欣赏“贝”的起源与演变,了解“贝”的作用和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个性识字,方法多样。

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教学中,我准确地把握住了识字教学的这一目的,注意渗透识字方法。

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采用了猜图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字谜识字、儿歌识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生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6个贝字旁的字,然后一组汇报,其他小组适时补充,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培养了他们乐于倾听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