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   神州谣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歌谣的韵律美、节奏美,渗透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说歌谣描述的祖国美和团结。。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三字经式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分组认读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对比拼读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鼻音和边音的字。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关注朗读: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因此可以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体会,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借助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情感提升的基础上,回归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渲染,揭示课题

音乐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来上识字课了,首先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妈妈的歌谣,播放音乐《大中国》。出示课件3

教师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师指课题第二个字)生活中你见过这个字吗?出示课件4

(1)教师介绍:“州”字多用于地名,并出示含有这个字的一些商标。

(2) 学习“州”字。出示课件5

①用溯源法识记“州”字。

②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州”的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③小结:像这样与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字吗?

预设:山、火、水……

 

二、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自读要求。出示课件6

  •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 在每一小节前标好序号,思考:“神州”是在哪里?

2.教师检查识字。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课件7

(1)多种形式识字。如,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等。

(2)去掉拼音读。如,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

(3)指导点评。点评认读情况。

提示:翘舌音“州”,平舌音“耸”,前鼻音“奋、繁”,后鼻音“涌、峰、耸、浓、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读准确。)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

预设方法:

偏旁识记:涌——浓、隔–陆、峰–峡出示课件8

加一加:耸=从+耳、浓=氵+农、奋=大+田、谊=讠+宜出示课件9

减一减:与=写-冖出示课件9

换一换:涌=通-讠+氵、峰=蜂-虫+山出示课件10

生活识记:珠穆朗玛峰、三峡出示课件11

教师拓展:其实啊,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有更有趣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比如猜字谜:大大耳朵有力气,两个小人上面立。(耸)出示课件12

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识字游戏吧!

5.识字游戏:我是小小神枪手(教师随机指读认字)。出示课件13

  1. 认识了字词,我们再按照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1)出示课文,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出示课件14

教师板书:黄河奔  长江涌  长城长  珠峰耸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发现呢出示课件15

预设:每句话都有三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教师引导:是呀!这么有特点的课文它到底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深入课文去学习吧!

 

三、精读课文,领悟感知

1.走进第1小节。出示课件16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教师板书:山川美  可入画

  • 朗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们祖国很美。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除称中国外。她还有许多的名字,你知道她还被称作什么吗?

预设:神州、中华、华夏、九州。出示课件17

(3)我们的祖国有哪些名山大川,你见过哪些美景?出示课件18

出示:京杭大运河图片–神州大地,巍巍中华出示课件19

2.走进第2小节出示课件20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1)朗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他们有什么特点?你从加点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黄河奔:黄河水流湍急、奔腾咆哮、滚滚而来。出示课件21

长江涌:长江水势浩大、奔涌向前。出示课件22

长城长: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 ,东至河北山海关,长达万里,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出示课件23

珠峰耸:高耸入云、直插云天。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出示课件24

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祖国的山川河流真的很壮美,现在请大家齐读第1、2小节,读出对祖国壮美山川的热爱。出示课件25

四、生字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感受了壮美的山河,我们再来给这些生字宝宝归归类吧。出示课件26

州  华  岛  峡  族  谊  齐  奋

(2)结构分类

独体字:州

左右结构:峡、族、谊

上下结构:华、齐、奋

半包围结构:岛

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出示课件27

华:上窄下宽。“十”横长竖短,竖笔在竖中线。出示课件28

(3)课堂演练 ,选字填空。出示课件2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件30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二 、精读课文,领悟感知

1.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3小节。出示课件31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 朗读第3小节,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 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和大陆之间虽然隔着一湾海峡,但是我们是一家人。出示课件32
  • 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出示课件33

     教师板书:台湾岛 与大陆 是一家

  • 指导朗读:读读这一小节,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朗读时要语速低缓,声音要深情。出示课件34

2.走进第4小节。出示课件35

教师引导:其实我们的神州大地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名川大山,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各/民族,情意/浓,

齐/奋发,共/繁荣。

(1)有节奏地齐读第4小节

(2)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出示课件36-37

预设:56个,有汉族、苗族、壮族、藏族……

(3)分析“齐奋发,共繁荣。”出示课件38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教师提问:在我们国家平时你看到了哪些繁荣的景象?

预设: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款式,住的房子越来越漂亮,出行越来越方便……

出示课件39展示“港珠澳大桥”“四通八达的道路”“中国高铁”的图片,体会祖国的发展。

  • 舒适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富足的生活,发达的科技……这就是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我们一起赞美她!

教师板书:各民族 齐奋发  共繁荣

  • 出示课件40

3.齐读第4小节(朗读时带着满腔的热爱、带着自豪的情感。)

4.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出示课件41

预设:学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祖国很伟大,景色优美,人民幸福,我热爱我的祖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5.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自豪,带着这种骄傲,把这首《神州谣》送给祖国母亲吧!齐读课文。

 

三、字词识记

1.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课件42

2.生字指导出示课件43-49

(1)指导书写:“岛、峡、族、谊、齐、奋”6个字。

(2)在写字本上练写: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3)教师指导反馈。

 

四、课文小结(出示课件50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 ,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配乐朗诵全文)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1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感受祖国的团结。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2、53

 

板书设计

图,略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式。我发现一些难理解的字或词是可以借助图片来让学生理解的,比如“耸”字就通过呈现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就说到了感觉它特别高,快要碰到云朵了,我趁机总结这其实就是一个四字词语:高耸入云。再追问学生,你知道“耸”是什么意思了吗?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到是高高的。在讲解“涌”字时,通过让学生观看长江流动的视频,学生就此体会到长江波涛汹涌的样子。本课最难理解的词语是“繁荣”,通过呈现我国经济发达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理解,比如一座座高楼大厦,立交桥纵横交错,高速铁路四通八达。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先理解、感受,再指导朗读。我发现点评朗读是需要下功夫磨练的,学生能否读好,能否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引导,如果学生读得好,要点评指出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