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下载有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yjianli04
资源数量: 二下整册
一课时教案内容展示:
二年级下册语文核心素养教案第五单元整体设计范文:
单元整体设计 |
|
单元名称 |
第五单元 |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每篇课文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一些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启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积累了成语,还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画杨桃》一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看待什么问题,都应实事求是的道理。《小马过河》一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并亲自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口语交际内容为“图书借阅公约”,意在让孩子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倾听和谦让。“语文园地五”包含“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
|
二.单元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设定了本单元教学目标: 1. 认识4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含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2. 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一两个词语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 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 4. 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5. 5.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
|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诗文片段,让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积累词语,并运用表示动作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 ②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发音吐字习惯,做到语气语调自然、不做作。每次朗读要达到应有的目的,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③思维能力: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讲故事。能根据课文
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④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
|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及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2.认识4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含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
二年级下册语文核心素养教案一课时内容展示: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12.寓言二则 | |||
授课时间: | 课型:新授 | 课时:第1课时 | ||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②语言运用: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③思维能力: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④审美创造: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
2.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
||||
3.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
||||
4. 学习活动设计: | ||||
环节一: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2.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
||||
教师活动: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①看图猜成语。谁来猜猜这几幅图分别描绘的是什么成语?(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图) ②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2)揭题,出示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2.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读了“亡羊补牢”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指名解疑,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羊圈、钻进、叼走、街坊、后悔、从此。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播放动画视频。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指名回答。 |
学生活动:
1.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猜成语: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 (2)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 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说说读了课题,有哪些疑问? (2)相互解疑。 (3)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丢失了羊后,再去把羊圈修补好。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羊圈、钻进、叼走、街坊、后悔、从此。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动画视频。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一个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他的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发现又丢了一只羊,他十分后悔。于是赶紧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
活动意图:
通过检查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
||||
环节二: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通过感悟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理解故事。 2.拓展延伸,合作体验。 |
||||
教师活动:
1.通过感悟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理解故事。 (1)交流人物对话。 ①读好邻居说的话。 a.邻居是怎样对他说的呢? b.体会“赶紧”:从这句话的哪个词中可以看出邻居很着急? c.指导朗读。 ②邻居这么着急,可养羊人呢?他是怎么说的?体会养羊人的满不在乎。 ③指导朗读两人的对话。 ④同桌之间演一演第一次丢羊后两个人的对话。 ⑤展示评价。 (2)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①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②讨论交流。 ③对比评议。 ④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⑤想一想:“赶紧”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学习感悟,体会寓意。 ①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③行为辨析:假如你沉迷于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时你该怎么办? ④理解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拓展延伸,合作体验。 展示课本剧《亡羊补牢》。 |
学生活动:
1.通过感悟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理解故事。 (1)交流人物对话。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思考:从这句话的哪个词中可以看出邻居很着急?抓住“赶紧”一词进行朗读。 ②邻居这么着急,可养羊人呢?他是怎么说的?体会养羊人的满不在乎。 ③分角色朗读两人的对话。 ④同桌之间演一演第一次丢羊后两个人的对话。 (2)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画出相关语句。 讨论交流。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④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赶紧”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学习感悟,体会寓意。 ①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③思考:假如你沉迷于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时你该怎么办? ④说说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拓展延伸,合作体验。 展示课本剧《亡羊补牢》。 |
|||
活动意图:
只有真正地沉浸在语言文字中,才能读出感情。通过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角色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活跃了思维,促进了感悟,达到了积累内化的目的。适当增加课外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
环节三: 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点评——抄写词语 |
||||
教师活动: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钻、劝”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其中“劝”右半边稍高,“又”捺变为点。 (2)“牢”上部分写紧凑,下半边要写舒展。“告”和“丢”都是上下结构,下半边写小一些。 (3)“亡”是独体字,注意顿笔和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指出错误书写示例,并纠正。 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亡羊补牢 钻进 丢失 劝告 |
学生活动:
1.观察生字“亡、牢、钻、劝、丢、告”,发现共同点。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认真看老师范写,交流书写要点。 (1)“钻、劝”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其中“劝”右半边稍高,“又”捺变为点。 (2)“牢”上部分写紧凑,下半边要写舒展。“告”和“丢”都是上下结构,下半边写小一些。 (3)“亡”是独体字,注意顿笔和舒展。 3.描红练习,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亡羊补牢 钻进 丢失 劝告
|
|||
活动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写前指明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
||||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本课生字、词语的书写。(课堂) 拓展作业:讲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
||||
6.板书设计:
图,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