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例2,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产生统计的需求。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大象吗?你们对大象有哪些了解呢?你们知道大象最喜欢吃什么吗?

【学情预设】学生纷纷回答:大象最喜欢吃水果。

师:老师为大象准备了一些水果。(出示课件)

师:观察一下,大象吃了哪些水果?(苹果、桃子、西瓜、香蕉)同学们真棒!那每种水果各吃了多少个呢?

【学情预设】学生无法回答,或回答不全面。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能整理大象吃的水果种类与数量吗?怎么记?[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2)]

请学生说出自己想出的办法。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地方会用到统计的知识。对于流动性强、数据量大的信息,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怎样的方法对这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呢?

 

二、动手操作,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1.体会数据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1)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统计一种水果的数量,选择一个人记录统计结果。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记录统计结果呢?

【学情预设】预设1:用画“√”的方法记录各种水果的数量。

预设2:用画“○”的方法记录各种水果的数量。

预设3: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各种水果的数量。

教师板书:记录数据的方法:画“√”,画“○”,写“正”字。

(2)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情预设】预设1:我喜欢画“√”记录的方法,这样记录快。

预设2:我喜欢画“○”记录的方法,这样容易数。

预设3: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方法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个水果,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占的地方少,还节约纸。

教师适时出示画“正”字记录的水果数量。

请各组学生说出大象吃的各种水果的数量。

【学情预设】苹果10个,桃子15个,西瓜10个,香蕉12根。

(3)课件出示大象吃水果的统计表,教师强调统计表的名称,并和学生在统计表中一起填出各种水果的数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回忆和感知统计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后,优化记录方法,突出写“正”字方法的好处——简便易数。整理和呈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1)师: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小刚和小雨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

【学情预设】写“正”字,画“√”,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师: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学情预设】小雨。

师:有两名同学因缺勤没参加投票,如果他们投票,结果可能怎样?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情预设】预设1:如果这两位同学把票都投给小刚,小刚就有17票,可小雨的票数仍然比小刚多,还是应选小雨参赛。

预设2:如果这两位同学给小刚和小雨各一票,小刚16票,小雨23票,还是应选小雨参赛。

预设3:两票无论投给谁都不会影响小雨参赛的结果,因为小雨比小刚多7票。

师小结: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会影响统计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一阶段内容的简单回顾,体会数据收集的全过程,同时优化记录方法,初步体会写“正”字记录的好处。通过多次口头表达,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新的记录数据的方法,并且老师发现大家在对统计所得数据的分析上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原来数据也是会说话的,继续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完成教科书P4“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师:这两个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个表更便于解答题目中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与他人交流。

【设计意图】此题通过把用“正”字记录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同时加深对统计表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4题。

(1)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2)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重复计数、遗漏等问题,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交流找到解决的办法之后完成统计表。

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最有效的。全班可以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讨论如何分工,如何进行合作。

【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的对象往往复杂多样。这一练习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认识到,面对新的问题,要学会灵活处理,采用不同的策略同样能收集到有用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来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在记录数据时我们知道了很多简洁的方法,并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更可贵的是,在统计结果不大一样时,大家不怕麻烦,纷纷要求重新统计,表现出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相信有了这种精神,大家在将来的学习中肯定都会有所成就。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2)

记录数据的方法:

画“√”

画“○”

写“正”字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选择最佳的记录方法,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然后比较各种记录,然后比较各种记录方法,最后师生共同认识到用写“正”字法记录数据更方便、简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只有将枯燥的统计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经历统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会其中的优越性。但在较多数据的统计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误差,由于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整体的数据产生偏差,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甚至疑虑,故需要耐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