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梦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充满智慧和童心的儿童诗,体会儿童眼中的美好,增加对自己想象的认可。语言运用:本课教学可抓住“滑过”一词,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有哪些,仿写第2小节。还可以想象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我”彩色的梦境里还有什么画面,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思维能力:能通过课文引发思考,激发想象并表达出来。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感受儿童眼中的缤纷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课前解析】

    《彩色的梦》是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高洪波写的一首充满智慧和童心的儿童诗,通过彩色铅笔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儿童眼中的缤纷世界。诗歌以儿童的口吻、拟人的手法、明快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5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境。

【教学难点】

1.仿照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坪”等5个生字,会写“彩、梦”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还会画出什么梦。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出示课件3

1.老师提问引入: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花儿爱做梦,梦是红红的;大海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同学们,你们爱做梦吗?你的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预设:我们爱做梦,我经常梦见在草原上玩,我的梦是绿绿的。

2.引出课题:原来每个人的梦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儿童诗——《彩色的梦》。

板书诗题: 彩色的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

  • 书写指导

1.指导“彩” 字的书写。出示课件4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重点提示:左边“采”的第八笔捺改为点,右边三撇注意纵向平行排列,最下一笔丿稍长。

2.指导“梦”字的书写。出示课件5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重点提示:上部分“林”写扁一点儿,下部分“夕”的首笔撇画穿插在两个“木”中间。

  • 了解作者出示课件6

高洪波笔名向川。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7

(1)听范读:给诗歌标上小节号。

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2)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出示课件8

后鼻音:“坪、囱、精、叮、咛”;前鼻音:“囱”

(2)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课件9熟字比较:“柳”-“聊”,“没”-“般”;加一加:“郁”、“坪”;减一减:“窗”。

(出示课件10看图识字:“囱”、“郁”,并通过组词进行巩固。

(出示课件11形声字识记:“坪、叮、咛”。

设计意图:看图识字帮助学生理解了“囱、郁”2字,并积累词语。熟字对比识字既加深了对本课生字“堤”的识记,又巩固了之前所学过的字。)

3.识字游戏(出示课件12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3老师: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呢?

预设:这首诗歌有4小节。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14

预设: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境。

六、再读课文,赏读品析

1.品读第1小节

(1)学生读一读第1小节,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出示课件15

预设:彩色铅笔是什么样的?梦为什么说是“一大把”?

老师:你们一个个可真是爱思考的孩子,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边听老师读第1小节,一边找答案。

(2)教师引读第1小节。出示课件16

老师提问:谁来说说彩色铅笔是什么样的?

预设: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老师提问:为什么说梦是“一大把”呢?

预设:因为梦是用彩色铅笔画出来的。

老师提问:彩色铅笔是在哪里怎么画出彩色的梦呢?

板书:彩色的梦

预设:彩色的铅笔在白纸上跳蹦。

板书:在白纸上跳蹦

老师提问:通过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梦的形状很多;梦的数量很多……

(3)品读句子,句型训练。出示课件17

老师提问:这么多的彩笔,作者是怎么描述他们的形状多的?

预设: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老师:原来句子里面有一组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彩笔的形状多,你能用上加点词描述一下课间活动场面吗?

(4)猜一猜:彩色铅笔躺在铅笔盒里会聊些什么呢?出示课件18

(5)小组讨论、想象画面,体会铅笔快乐的情感。出示课件19

(6)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出示课件20

2.品读第2小节出示课件21

老师:脚尖滑过的地方,彩色铅笔画了哪些彩色的梦?

(1)生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汇报成果。

板书:草绿了  花开了  天蓝了

(3)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小节,读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22

预设: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下有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

(4)指导朗读,随文识字。出示课件23-25

老师:你想象的画面真美啊!脚尖滑过的地方,彩色铅笔画了草坪,还画了野花,还画了天空。

老师:瞧,彩色的画面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课件26

3.激发想象,仿写句子。

老师:彩色的铅笔滑呀滑,它滑过了秋天的田野,想一想,会发生哪些奇妙的变化?仿照第二小节写一写。出示课件27

  • 指导书写“森、苹、灵”。(出示课件28

     1.重点指导书写“森”:三个“木”要集中在田字格的中心位置。左边的“木”形体略小,捺变成点。出示课件29

     2.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出示课件30

八、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1-3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彩色的梦、铅笔盒”等7个词语,会写“拉、结、般、精”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彩色铅笔画出的梦,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大胆想象,仿写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出示课件33

1.教师导入: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吧。

(1)齐读

(2)男女生分读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为接下来课文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 品读课文,想象画面

1.品读第3小节出示课件34

老师:彩色的梦中除了草绿、花红、天蓝,还有哪些景物呢?我们一起走进第3小节看一看吧。

  • 生自由读,思考问题
  • 老师:森林里有哪些景物呢?拿起笔来圈一圈吧。出示课件35

预设:雪松  小鸟……

板书:雪松  小鸟……

  • 结合图片,理解“葱郁”的意思。出示课件36
  • 圈动词,谈感受。出示课件37
  • 老师:葱郁的森林里,雪松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8

预设:雪松在拉手  小鸟在唱歌……

板书:拉手  唱歌……

(6)老师:雪松、小鸟们在葱郁的森林里可真快乐自在呀!我们带着快乐美好的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2.品读第4小节出示课件39

(1)齐读第4小节,并圈出梦境里的景物。

板书:水果香  季节风……

(2)展开想像,交流分享。

老师引导: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彩色铅笔,你会画出怎样的事物?出示课件40-42

预设:香香的梨  甜甜的菠萝……

老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们的梦境真是多姿多彩。

板书:彩色梦境 多姿多彩

(3)老师引导:用你们明亮的眼睛仔细看看,第四小节还有个很特别的标点符号,它叫什么?出示课件43

预设:省略号

老师提问:节末省略号表示什么?

预设“我”的彩色梦境还有很多内容,就像小溪水一样源源不断。

(4)老师:你想象中的“精灵”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44

预设:我想象中的精灵是长着透明翅膀……

(5)老师:你们想象中的精灵真可爱。为什么说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精灵”呢?

预设:可以画出好多景物,大树、花草、野果、各种动物等都可以出现在大森林里。出示课件45

(6)朗读指导第4小节。出示课件46

  • 教学生字“拉、结、般、精”(出示课件47
  • 重点指导书写“般”:“舟”做偏旁横变提,并且不出头。出示课件48
  • 重点指导书写“结”:右部分“吉”注意第一笔横比第三笔横更长。出示课件49
  • 生字归类。出示课件50
  • 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出示课件51
  • 课文小结出示课件53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描写了“我”用彩色铅笔画出了彩色的梦,梦境是多姿多彩的,表达了作者对彩色铅笔所画的梦境无比喜爱之情。

  •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4

懒的辩护(节选)

高洪波

我最不愿洗碗,

妈妈说我手懒;

我顶害怕珠算,

爸爸说我心懒。

 

可是他们不明白,

懒,是一切发明之源。

为了当名发明家,

这才故意这般懒!

  • 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55-58

 

板书设计

图,略

教学反思

《彩色的梦》是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真和智慧。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了语言的表现力,更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

1.激趣导入,随文识字。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用词也非常讲究。在诗中,彩色铅笔化身为大自然的精灵,跳着轻盈的舞步,从碧绿的草坪、鲜艳的野花、湛蓝的天空“蹦跳”到葱郁的森林,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课堂伊始,我配上美妙的音乐,范读诗歌,把学生带入高洪波先生笔下那彩色的梦里,整体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揭示课题时,理解“彩色”的意思,相机指导书写“彩、梦”二字,随文识字,水到渠成。

2.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初步了解诗歌大意后,进入品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品读第1小节,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其他小节。学生自由读诗歌时我提出朗读的要求,请听的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有的说“大块的草坪,绿了”,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说“大朵的野花,红了”,让人感觉春天到处是花团锦簇;“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舒服,小鸟也与阳光共舞。此处展示多媒体课件“大块的草坪”“大朵的野花”“大片的天空”,引导学生逐渐“由画到话”,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学生读着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

最后,我让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读诗歌,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唤醒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3.补白文本,仿写诗歌。

类文链接彩色的铅笔还画了怎样的梦呢?学完整首诗后,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学生仿写诗歌第2、3小节。由刚开始的句子仿写,再到小节仿写,最后,让他们配乐诵读自己编写的儿童诗,读写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体会了大自然的美好,又让学生获得了独特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