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语言运用: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

思维能力: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审美创造: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课前解析】

 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对现代诗这一体裁的初步认识展开交流,分别从有节奏感、表达独特、想象丰富和情感真挚等角度阐释了现代诗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交流对现代诗的感受,加深对现代诗的认识。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位古代诗人的名字,并按朝代顺序横向排列。通过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学生可以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增进对这些古代诗人的了解。该项目体现了对本单元诗歌学习的延伸与丰富。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编排了描写颜色的三个句子,第一句出自《白桦》一课,后两句虽然并非出自现代诗歌,但读起来仍有诗歌的韵味。三句话的加点部分采用不同形式描写颜色,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第二题是仿照示例写短诗,旨在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用词的丰富、生动、独特。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这项练习的用意并非单纯的仿写诗歌,而是考虑到部分地区的学生受条件所限,无法阅读、摘抄一定数量的现代诗,自己写诗较为困难,所以用仿照示例的方式帮助学生尝试写诗。

“日积月累”编排了关于诗歌的三句中外名言。第一句名言指出了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感。第二句名言指出了现代诗歌的阅读价值。第三句名言指出了现代诗歌情感强烈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2.正确认读古代文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

4.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5.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2.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3.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教学过程】

  • “交流平台”的教学
  •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

2、谈话引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现代诗有了哪些了解?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学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出示课件3)

  • 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讲述其所在小组的主要观点。

预设1:现代诗歌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预设2:现代诗歌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预设3:现代诗歌的语言很优美、独特。(出示课件4)

板书:有节奏感   丰富的想象  独特的感受   真挚的情感

4、自主读“交流平台”,交流对现代诗歌的了解吧!(出示课件5)

(1)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观点 + 例子”的表达方式(出示课件6)

  • 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观点 + 例子”(出示课件7)

  • 仿照书中“观点+例子”的表达方式,再具体说说自己对现代诗歌的了解吧!

预设:现代诗歌形式比较自由,如,《短诗三首》中三首诗诗行的排列就有一些变化。(出示课件8)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体悟。不应以课本中的范例替代学生的个体认知,而应该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借助课本中的范例总结提升。同时,借助书中“观点+例子”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更有条理、更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教学
  • 出示题目中的两首小诗。
  • 读下面两首短诗,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出示课件9)
  • 出示两首短诗,画出“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要点:都是用罗列事物的方式表达。(出示课件10)

  • 谈话交流,唤起经验。

问题1: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呢?

问题2:田野上刺猹的少年,夏天大树下奶奶的故事等,给你什么感觉呢,仿照示例,写一首短诗吧!(出示课件11)

预设:仿写:这些事——

是永存脑海的记忆:月下的田野,

地上的西瓜,

逮猹的你我。

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的画面:阳光中的花园,

树荫下的秋千,

奶奶的故事。(出示课件12)

预设:我会仿写:中秋的夜晚,

怎样的迷人呢?

盈圆的月,

浓郁的酒香,

思盼的人儿。 (出示课件13)

  • 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现代诗歌语言表达的独特。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用词的丰富、生动、独特。这项练习也可以整合到“写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借助示例,帮助写诗有困难的学生尝试写诗。如果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愿望和能力,应当鼓励学生突破示例的限定,尝试自己写诗。

  • “日积月累”的教学
  • 出示日积月累名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是否能够将名言读正确。(出示课件14)
  • 指名读,随机正音。
  • 同桌互查名言朗读。
  • 合作学习:理解名言。

预设1: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句要有鲜明的停顿和抑扬顿挫的节拍感,正如音乐必需的节拍和旋律感,说明了诗的节奏的重要性。(出示课件15)

预设2: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

诗传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鼓励人类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出示课件16)

预设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诗表达了诗人最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诗人在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感受最深的情感。(出示课件17)

  • 背诵积累。

你能填一填吗?(出示课件18)

诗和_______ 一样,生命全在____________。

诗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给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流露,它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积累,一起来积累。(出示课件19)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  ——纪伯伦

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  ——泰戈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古代文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能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

教学过程】

  • “识字加油站”的教学
  • 你了解下面这些古代文人吗?和同学交流。
  • 学生自己练习,认识古代文人的名字。(出示课件20)

出示:屈原   陶渊明    孟浩然    杜甫

韩愈   刘禹锡    范仲淹    龚自珍

  • 出示练习中标注拼音的字,自己认读。(出示课件21)

屈qū  渊yuān  孟mèng  甫fǔ  韩hán

愈yù  禹yǔ    锡xī    仲zhòng  龚gōng

  • 合作学习,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
  •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随机补充书中所列古代文人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名句。

反馈:屈原(公元前340—前278),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出示课件22)

相机出示: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出示课件23)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出示课件24)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出示课件25)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师说》等。(出示课件26)

刘禹锡(772-842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出示课件27)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出示课件28)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庵文集》。(出示课件29)

  • 组织“看经典名句,辨文人姓名”的游戏。
  • 老师来说名句,你来辨一辨出自哪位文人的作品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预设1:范仲淹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预设2:屈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预设3:杜甫(出示课件30)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预设4:龚自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预设5:韩愈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预设6:刘禹锡(出示课件31)

  • 课堂练习。(出示课件32)

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教学

  •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1)出示第一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上了一身雪花。

反馈交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雪花比作银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颜色的洁白。(出示课件33)

(2)出示第二句: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反馈交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的情景。(出示课件34)

(3)出示第三句: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反馈交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黄”“蓝”的程度,令人沉醉。(出示课件35)

  • 组织学生聚焦加点部分,谈谈有什么发现。

要点:①三个句子都是描写颜色的。

②描述颜色,可以在前面或后面加形容词。

③可以用“带着什么”或“透着什么”的形式。(出示课件36)

  • 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出示课件37)

①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②清风吹过,一阵阵花雨飘落下来,山野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锦被。

③月季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   丰富的想象  独特的感受   真挚的情感

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细致、具体、生动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课上,教师引领同学们对于现代诗题材的初步认识展开了交流增进了学生对于古代诗人的了解,体现了诗歌学习的延展与丰富,并通过仿写帮助学生尝试创作,让学生对于“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每个版块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鉴赏水平,设计了有趣的游戏和小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一个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实践和思考的空间,使其感受诗歌的美与阅读的价值。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交流展示了诗歌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识字加油站”了解古代文人,学习并积累生字。“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积累表示颜色的短语,了解如何把复杂的颜色表达清楚,其二是根据片段仿写诗歌;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诗歌片段的精妙。“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讨论交流大意,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