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语言运用:与人交流时,能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思维能力: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审美创造:能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加油站”:这个板块呈现6个表示处所的词语,要求学生根据拼音提示,结合导览图,识记相应的汉字。认读字、词后,教师可对这部分教学进行小结,提示学生游玩时注意看游览图,认读图中的字,借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积极识字。

关注“字词句运用”:第一题补充的词语需要体现春天的特点,可以是表示颜色的,也可以是表示形状或感受的,角度尽量多样。第二题是根据不同的提问,读同一个句子,体会重音的不同。

关注“书写提示”:本版块呈现了两组半包围结构的字。通过对“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观察、比较,发现包围部分撇、捺的书写特点,指导学生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关注“日积月累”:本版块编排的是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引导学生在读背的同时,感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关注“我爱阅读”:本版块编排的是拟人体童话散文《笋芽儿》。课文形象地讲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目标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

2.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新课:你们在公园或景区里见过这样的图牌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导览图

2.师生交流导览图的作用并板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公园里的景点和设施

 

二、认读字词

1.教师提出要求:这幅导览图标注了哪些地方,借助拼音读一读。出示课件4

(1)自由读,同桌互读,把词语读准确。

(2)教师指名读。

2.学认字。出示课件5

(1)借助拼音,开火车读字。

(2)点评并正音:“亭、厅”是后鼻音,“咨、餐”咨餐是平舌音。

3.教师提出要求: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出示课件6

(1)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

(2)教师点评并奖励认读全部正确的同学。

 

三、情境运用

1.教师提问:猜一猜,咨询处是干什么的地方。出示课件7

预设:询问问题,了解情况的地方。

2.教师提出要求:你在景区咨询过工作人员吗?请一个同学扮演咨询处的工作人员,其他同学扮演游客来咨询问题。出示课件8-10

(1)示范对话:

①游客:我想去看表演,请问该怎么走?

工作人员:表演在露天剧场,从这儿出去向西南方向走500米就是。

②游客:我想去感受一下水上的别样风景,我应该去哪个景点,你能告诉我最近的路线吗?

工作人员:你可以去湖心亭,从这儿出去,经过露天剧场就看见湖心亭了。

③游客:我刚才照相的时候不小心把背包丢了,这可怎么办?

工作人员:你可以去管理处通过广播寻找,去管理处最近的路线是从这儿出去穿过露天剧场就是。

(2)小组合作进行情境模拟。

(3)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1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像这样的指示牌?

预设:①消防通道指示牌。

②紧急出口指示牌。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本引向生活,让学生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思。)

 

五、字词句运用

1.教师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借助导览图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下面这些词语你会认读吗?出示课件12

(1)自由读,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读。

(2)教师点评并奖励认读全部正确的同学。

2.教师提出要求:联系生活想一想春天里这些景物的特点,在横线上填一填。出示课件13

_____的天空        _____的阳光

_____的田野        _____的微风

_____的柳条        _____的草坪

预设:蓝蓝  暖暖  碧绿  凉爽  细细  美丽

3.拓展:想一想,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燕子是什么样的,花朵是什么样的,河水是什么样的,填一填。出示课件14

_____的燕子

_____的花朵

_____的河水

预设:叽叽喳喳  五颜六色  清澈见底

设计意图:根本环节将课文找春天和补充词语、想象说话相融合,温故而知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4.教师小结并提出要求:春天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而动听的朗读则需要我们用耳朵来聆听,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问你读”。出示课件15

问: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出示课件16

答: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指导朗读:“什么”指的是种子,读时,应该把“种子”读成重音。

问:种子睡在哪里?出示课件17

答: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指导朗读:“哪里”指的是泥土里,读时,应该把“泥土”读成重音。

问: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答: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指导朗读:“什么样”指的松软,读时,应该把“松软”读成重音。

拓展延伸:你们学会怎么读重音了吗?读下面句子,从不同角度问一问,读一读。(出示课件18

5.出示问答例句,学生合作朗读:(出示课件19

问:谁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答:小明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问:小明去干什么?

答:小明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问:小明怎样去上学?

答:小明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朗读提示:标三角形符号的词语是需要重读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问一答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掌握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

2.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3.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并观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20

  • 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 观察结构: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其中“底、原”是左上包围,“处、递”是左下包围。

2.根据泡泡里的提示,写好半包围汉字里的撇和捺。(出示课件21

“底、原”:左上包围结构,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舒展。

“处、递”:左下包围结构,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舒展。(出示课件22

3.教师提出要求:拿出田字格本,练习写写下面几个字。(出示课件23

设计意图:先观察比较,再仿写、练写,最后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规范书写的水平。)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24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关于小草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教师播放古诗朗诵视频,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并体会古诗意境。(出示课件25

3.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正确。(出示课件26

4.理解诗意。(出示课件27

诗意: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以后又长得如此繁茂。熊熊烈火不能把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得生命。

 

三、我爱阅读

春风吹绿了小草,春风又是怎么唤醒笋芽儿的呢?我们来听听笋芽儿的故事吧——笋芽儿。(出示课件28

1.自主阅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出示课件29

2.播放《笋芽儿》,学生边听朗读边看画面。(出示课件30

3.教师提问:笋芽儿是怎么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出示课件31

预设:春雨姑娘低声唤醒笋芽儿醒来。

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长大。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笋芽儿长大了。

4.教师追问: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32

预设:笋芽儿对春天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笋芽儿的成长过程,领悟到所代表的精神。

 

板书设计

图,略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创设导游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